"> ">
|
关键词: 浮山 工作 枞阳县 浮山风景区 枞阳信息港
您当前位置:枞阳信息港 >> 新闻频道 >> 信息服务 >> 历史文化 >> 浏览文章

方以智

日期:2017/9/6 8:22:45 来源:本站原创 作者:佚名 浏览次  【字体: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方以智墓,位于浮山景区白沙岭


方以智(1611—1671年),字密之,号曼公,又号鹿起、浮山愚者等,兼有别号多种,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科学家。

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(今枞阳县)人,出身世家。其祖父方大镇,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左少卿,治《易经》、《礼记》,著述宏富。父亲方孔炤,万历四十四年进士,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,通医学、地理、军事,有《全边略记》、《周易时论》等著作,《明史》有传。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,接受儒家传统教育,曾随父宦游,至四川嘉定、福建福宁、河北、京师等地,见名山大川,历京华胜地,阅西洋之书,颇长见识。成年后,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,遍访藏书大家,博览群书,交友结社。曾与陈贞慧、吴应箕、侯方域等主盟复社,裁量人物,讽议朝局,人称“四公子”,以文章誉望动天下。
  崇祯十三年(1640年),方以智中进士,任翰林院检讨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,崇祯皇帝自缢,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,被农民军俘获,他设法逃脱,辗转奔回南京。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,他受到迫害,化装逃离南京,流落在岭南、两广一带,以卖药为生。当清兵大举南下时,他曾联络东南抗清力量抵抗。1650年,清兵攻陷广西平乐,方以智被捕,他坚贞不屈,清将为其正义所动,听任其出家。获释后,他即易服为僧,改名弘智,字无可,别号大智、药地、浮山、愚者大师等。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,自称极丸老人。康熙十年(1671年)冬,方以智为他事牵连被捕,解往广东,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,因疽发卒于舟中。
  方以智酷爱自然科学知识,自幼塾中诵读之余,即好穷物理,曾谓“不肖以智,有穷理极物之僻。”(《物理小识》卷五)明清之季,西学东渐,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,以《易》学传世,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,学习西学。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,他终于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,达到了相当的高度。
  方以智学识渊博,《清史稿》本传说:“以智生有异秉,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。博涉多通,自天文、舆地、礼乐、律数、声音、文字、书画、医药、技勇之属,皆能考其源流,析其旨趣。”这一评价并不过分,他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独到见解。例如,在学术分类问题上,他把学术分为三类,说:
  “考测天地之家,象数、律历、音声、医药之说,皆质之通者也,皆物理也。专言治教,则宰理也。专言通几,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。”(《通雅•文章薪火》)
  在这三种学术中,他讲得比较多的是通几与质测。他说:
  “寂感之蕴,深究其所自来,是曰通几;物有其故,实考究之,大而元会,小而草木蠢蠕,类其性情,征其好恶,推其常变,是曰质测。”(《物理小识•自序》)
  可见,所谓通几,是对事物发生根本原因的探讨,而质测则要求脚踏实地考察事物变化原因,按特性予以整理分类,总结验证已知规律,预测未来发展变化。显然,通几与质测是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着眼对学术活动所做的分类。在中国,这种分类是方以智的独创。
  在天文学方面,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,讨论了地心学说、九重天说、黄赤道、岁差、星宿、日月食、历法等天文学问题。对于西方天文学知识,他非常重视,经常追踪西方天文学最新进展,例如他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,就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,提出了金星、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。
  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识,并非盲从,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、消化。例如他对于西方地圆说,就是首先考察了地圆说赖以成立的观测证据,然后才加以接受的。对于传教士的错误说法,他则予以批驳。例如传教士曾说,太阳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60多倍,而太阳距地球只有1600多万里,方以智指出这是错误的,因为据此计算(定地球圆周长约9万里),太阳的直径就将近有日地距离的三分之一大,这显然是不可能的。他运用自己的“光肥影瘦”理论,对这一问题做了解释,指出人目所见的太阳圆面比实际发光体要大,因此按几何方法进行的测量并不准确。他的这一理论后来被《历象考成》的作者所接受。
  在物理学方面,方以智更有诸多创见。他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,提出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,认为:“气凝为形,发为光声,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。故形之用,止于其分,而光声之用,常溢于其余:气无空隙,互相转应也。”(《物理小识》卷一)
  显然,方以智认为,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。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,彼此间无任何空隙,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,“摩荡嘘吸”,将激发传递出去,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。由此,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。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相区别,可以称之为气光波动说。
  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,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,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,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,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,使有光区扩大,阴影区缩小。他并且指出,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,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。他说:
  “物为形碍,其影易尽,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,声不可见矣,光可见,测而测不准矣。”(《物理小识》卷一)
 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,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,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。所有这些,在物理学发展史上,都是很新鲜的。
  另外,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,对于声音的发生、传播、反射、隔音效应,对于色散,对于炼焦、比重、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,都是领先于同时代人的。
  在生物医学方面,方以智也有诸多值得一提之处。他在其《物理小识》一书中,记述有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、管理等知识。他引述了传教士“脑主思维”之说,介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、肌肉等方面的知识,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“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”之类的内容。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究,撰有多种医学著作。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传世不多,我们难以窥其全貌。
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,计有一百余种。其中最为流行的是《通雅》和《物理小识》,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,后者是一部笔记,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。他的后期代表作是《药地炮庄》和《东西均》,均为哲学著作,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。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《浮山文集》、《博依集》、《易余》、《一贯问答》、《切韵源流》、《流寓草》、《周易图象几表》、《性故》、《学易纲宗》、《诸子燔痏》、《四韵定本》、《内经经络》、《医学会通》等。现存共二十余种。

方以智:东方的黑格尔

公元1816年10月末,普鲁士王国海德堡大学的讲坛上,一位自称老人其实只是中年的教授,面对莘莘学子,在放言高论∶“无论中国人的文化名声多么大,典籍如何多,在进一步的认识之下,就都大为减色了!”他的意思是说。因为,中国的哲学是浅薄的,而且往往沦於空虚;譬如像“理念的总念是在三个环节中得到完成的”这样一种“三位一体的高卓的意识”,希腊人有,印度人也有,中国人硬是没有(见《哲学史讲演录》第一卷《东方哲学》)。
这位教授,就是创立了一代伟大哲学体系的黑格尔。
 其实,就在他发表那场著名的哲学史讲演前一百六十四年,中国庐山上,一位比他大上一百六十岁的避世僧人,正在撰写一部叫做《东西均》的著作。书中所着重阐发的,正好就是後来黑格尔所常讲述的三位一体的辩证法;其思想的深度,完全可以和黑格尔比翼齐飞,毫无逊色;而且由于早出一百六十多年,直可看成是黑格尔思想的先行。
这位伟大的中国哲学家,就是方以智。
明末清初的思想家
方以智与顾炎武、黄宗羲、王夫之并称为明末“四大思想家”。方以智尤以“百科全书派”思想家著称,他在那个“天崩地坼”的大变动时代,深刻体会《易经》“遁”“节”二卦深义,而且进一步深思三世理学与外祖吴应宾三一之学,提出三教归《易》的学术观和会通古今中西的治学方法,特别是对“质测”之学和“通几”之论的深入探讨。
方以智在中国古代禅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他的禅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和贡献,具体说来,有注重知见的求道论、强调实行的修道论等诸方面,提出“体无内外,道无彼此”、以禅归《易》的易禅说。
在人生观上,方以智以“不浪死虚生以负天地”的入世情怀来关怀今生,用“置之死地后生”的忧患意识来磨炼人生。他无论是在人性论,还是在对人生的看法等重要价值问题上都表现出原儒的思想性格,并力图用这种儒学的救世精神来挽救现实社会。
方以智主张汉字拼音化(比五四时期鲁迅等人的主张早了将近三百年)。《方以智评传》中说“方以智欣赏西方的拼音文字,希望中国和西方有朝一日能享同文之化。他设想进行文字改革必须先设立一个共同遵循的法则,有了它,可‘以近推远,以今推古’。”
“桐城文派”的鼻祖之一
杨正明撰《枞阳与桐城派》(《桐城派研究论文选》安徽社科院文研所等编//黄山书社,1986年11月版P165-173)指出:“李则刚先生说:‘方以智、钱澄之是桐城派鼻祖。’(见《安徽历史述要》)他们是同时代、同节操、居同里、文同好的古文大师,平生私交甚笃,常有诗文书信往来(据《方以智年谱》)。并称鼻祖,恰如其分。《安徽历史述要》又说:‘方以智发表《文章薪火》,作为桐城派的滥觞,钱澄之的《饮光先生文集》问世,树立了桐城派文章的楷模,他们已开桐城派的先河。’……周始曰‘明清之际,以方以智为先驱,逐渐形成桐城派’(《皖志述略》),是有缘由的。”(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等编:《桐城派研究论文选》,黄山书社,1986年11月合肥第1版,第167-169页)。
方以智的文学作品主要有《浮山文集前编》(十卷)、《浮山文集后编》(二卷)、《浮山此藏轩别集》(二卷)、《博依集》、《流寓集》等,一些文集被《四库全书》收录。
明清科学的集大成者
《清史稿》本传说:“以智生有异秉,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。博涉多通,自天文、舆地、礼乐、律数、声音、文字、书画、医药、技勇之属,皆能考其源流,析其旨趣。”方以智的科学著作《物理小识》与伽利略的科学巨著出版时间差不多同时,他的光学实验比牛顿的分光实验早三十余年。《物理小识》的科学成就涉及光学、电学、磁学、声学、力学诸多方面,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。他所说的“光肥影瘦”现象,与今天所说的衍射现象很类似,而且与西方科学家发现衍射现象在时间上大体相当,这的确难能可贵。他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也是很深刻的。在声学方面,他对声音的产生、传播、隔音、共振等都进行了研究。其中“隔音”一条,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吸音室的记载。在天文学方面,他对恒星视运动已有一定的认识,这早于西方200多年。他关于炼焦和焦炭作用的记载,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炼炭和用炭的最早文字记载,比欧洲要早一个多世纪。日本学者评价《物理小识》乃“当奈端牛顿)之前,中国诚可以自豪的”著作。
杰出的社会活动家
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,接受儒家传统教育,曾随父宦游,至四川嘉定、福建福宁、河北、京师等地,见名山大川,历京华胜地,阅西洋之书,颇长见识。成年后,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,遍访藏书大家,博览群书,交友结社。曾与陈贞慧、冒襄、侯方域等主盟复社,裁量人物,讽议朝局,人称“明季四公子”。1650年,清兵攻陷广西平乐,方以智被捕,他坚贞不屈,清将为其正义所动,听任其出家。获释后,他即易服为僧,改名弘智,字无可,别号大智、药地、浮山、愚者大师等。其间,方以智创立了天地会,在民间开展反清复明活动。

上一篇:惜阴亭 下一篇:射蛟台
0% (0)
0% (10)

相关文章:

网友评论:


阅读排行
推荐文章
图片文章
射蛟台
方以智
惜阴亭
枞阳:吴楚分疆第一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