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> ">
|
关键词: 浮山 工作 枞阳县 浮山风景区 枞阳信息港
您当前位置:枞阳信息港 >> 新闻频道 >> 信息服务 >> 历史文化 >> 浏览文章

枞阳:吴楚分疆第一州

日期:2017/9/6 8:19:40 来源:本站原创 作者:佚名 浏览次  【字体: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 

无论是晴天,还是雨天,总能在寂静的夜晚,听到夜雨的哗哗声。这哗哗的雨声,是从枞阳古镇,或是江畔的芦苇丛中传来,敲击着古往今来无数在此驻足的游人心弦;这便是桐城八景之一的“枞川夜雨”。明代诗人许浩,惊异于这种自然现象感叹道:“枞阳夜雨势如倾,拂柳滋花尽有情;几个渔翁趁新水,江头无数棹歌声。”

据历史记载,汉武帝刘彻南巡,至枞阳,登临达观山,忽见江中阴风怒吼,群蛟涌动,汉武帝见状弯弓射箭于江中,并写下《盛唐枞阳之歌》。汉武帝的豪情诗篇犹然在耳,明代湖广巡抚方孔炤在射蛟台,面对浩荡长江感慨道:“南狩元封汉五年,舳舻千里薄枞川。浔阳日照朱旗动,天柱云开翠盖悬。远望楚中祠古帝,作歌海上返甘泉。射蛟唯有空台在,秋色东来起暮烟。”桐城派宗师姚鼐也曾来过射蛟台,“五月江声千里客,夜深同到射蛟台。”月隐星稀,射蛟台和汉武帝都已隐入金黄的历史,唯有他的足迹依然清晰,那滚滚东去的大江,便是枞阳历史的佐证罢。民国《桐城续修县志》载:“县东南百二十里,通考桐城有枞阳河,蓋在枞水之阳,故汉以名县。”这便是枞阳古镇的由来。

枞阳镇曾是桐城重要的水运商埠,是桐城的四大名镇之首。在东晋时期,陶侃被庐江太守张夔招为督邮,领枞阳县令。陶侃“性聪敏,勤于吏职,恭而近礼,爱好人伦。”他在任县令时期,整日端坐理事,毫不含糊,枞阳开始有了雏形。由于濒长江,舟船便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,当地百姓造船时,陶侃就令人把木屑和竹头都收集起来,人们不解其意,后来天降大雪,积雪融化,他令人把木屑洒在路上,以防路滑,这样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,当然会赢得百姓们的爱戴。而陶侃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士陶渊明的曾祖父。

岁月让小镇日渐积聚,每块土地,每个麻石铺就的街石,都因铁与火的碰撞、历史的积淀而显得那么深厚:唐代辅公祏起兵于此;南宋李全在此抗击金兵;元末陈友谅扎寨于浮山,朱元璋屯兵于城山,二人在枞阳境内多次血战;明末张献忠曾在此驻扎,并进军浮山寨;清代太平军首领李秀成、陈玉成在枞阳镇两次召开了重要会议,对保卫天京、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;解放战争,人民解放军20万大军在此渡江。

桐(城)、怀(宁)、潜(山)、舒(城)的河流,汇流至菜子湖,再入长江,这便是枞川,亦称古“舒口”。枞阳河上连螺丝山,“枞阳镇南岸为罗塘洲,东过杨家矶至下枞阳。”枞阳镇因长江和菜子湖的水运之便,顺理成章地成为桐城东部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集镇。菜子湖终日可见帆船点点,漕船相连,蔚为大观,船上的人撑一槁,往来交汇;在茫茫湖面,潜山口音,怀宁方言,舒城口语,桐城土话,河道里相逢,在船头拱手一笑。上行的人会说“到桐城去”。下行的人会讲“去枞阳”。而到了枞川出口,由此进入长江水道,可抵金陵,镇江、上海;每年由枞阳水道运出的漕粮达两万石,这种水运盛况至民国时期而不衰。那时,枞阳到县城一是可以走水路,经菜子湖到孔城后,再走东大道至城关;二是走东大路,一路丘陵路小,曲曲折折,全长110里,最终抵达县城。枞阳码头扼长江,临菜子湖,既通江达海,又可连接四方,素有“万里长江此封喉,吴楚分疆第一州”之说。

1948年2月,桐城因地域辽阔被划分为两个县,白兔湖至界河以东,为桐庐县,以西为桐城县;1955年定名为枞阳县。首镇割舍,却抹不去桐城人和枞阳人的情感和记忆,面对籍贯的改变,上辈人总是说,“我是桐城人”。因为桐城与枞阳,以及那个与大清朝相始终的中国最大的散文流派——桐城派,人脉相通,历史同源,让两县人民荣耀着,光彩着,共享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……

上一篇:菜子湖名字的由来 下一篇:枞阳胡琴书
0% (0)
0% (10)

相关文章:

网友评论:


阅读排行
推荐文章
图片文章
射蛟台
方以智
惜阴亭
枞阳:吴楚分疆第一州